Saturday, December 30, 2006

技术分类学问题

某领导要求对所有我们涉及到的技术进行分类,尽管他可以接受我们的观点——不存在一种完美的单一尺度分类法,把所有知识以 合适的粒度进行分类,毕竟当前我们面临的知识,至少是网状结构,根本就不是树。

可是,伊仍然希望我们给出一个漂亮的分类学体系,然后再把知识添加进去。而实际上,我个人相信,以自组织方式,通过多次迭代,建立几组索引,进行不完全分类可能更有利,我的立足点是:
  • 可类比性: 每组索引/分类尺度要使得纳入范围的知识条目具有可类比性。
  • 易于发现: 如果有人希望通过索引找到需要的东西,他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分类法,而需要按照他希望的思路找到一个他可以接受的分类法,从而尽快找到目标就好。
同时,我更希望通过一个 Bug Tracking 机制,来不断丰富、修正我们的索引、分类,这个才是我认为合理的工作方式。

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发泄一下

就算是头猪,用他的猪脑想想,都知道我有多大压力了,可我偏偏笑得太轻松,居然没有一个人会去想,而我,除了继续默默承受和继续轻松的微笑,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么?

Saturday, December 23, 2006

禁用盗版谁是赢家

Linux用户不会比现在少,对Linux不差。

盗版用户不会都转化成Linux用户,微软开心,毕竟基数足够大,而大部分人宁可付费也不会去掌握Linux的。

会有一部分人开始参与Linux, 对Linux有潜在的推动力,Linux现在具有购买成本的优势了。不过,Linux真的繁荣要靠拥有Linux思维方式的人的增加,这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呵呵,还是没影的事呢,不琢磨了。

转一则新闻

未经证实,但严重支持。
出处: http://www.ben.com.cn/bjxw/fzxx/200612/t20061223_141476.htm



一科长使用盗版软件被撤职

此为本市首例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06-12-23 00:00 网络编辑: 谢永利 字体显示: [我要评论]

作者:
  京报网讯(记者方芳)记者昨天从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平谷区某单位一科长因在办公电脑里装载盗版软件被撤职,这是本市首个使用盗版软件被撤职的公务员。
  平谷区是全市最早完成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区县之一。全部装上正版国产软件后,为巩固成果,平谷信息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管理监控力度,专门成立了一个监督小组。
  平谷区某单位一位科长就撞到了监督小组的手上。这位科长为了能够玩游戏,数次卸载国产软件,换上盗版软件。监督小组查到后,第一次给予警告,之后又连续查到三四次,其单位给予这位科长撤职处分。
  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类似情况给予严肃处理反映了政府部门打击盗版的决心和力度,随着今年全市三级党政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全部结束,今后还将开发一些技术手段加强对党政机关办公系统的监督管理。

看到一个好玩的软件包

recordmydesktop

有空的时候试试,呵呵,貌似是录屏幕操作的视频/音频的。

Thursday, December 21, 2006

简单说说DNS配置

这里,适用于Debian的apt安装的bind9

上一级域名服务器的设置,如果需要通过其他服务器的辅助来提供对自己不管辖的域名提供解析,那么:
修改 /etc/named.conf.options 写下这么点东东:
forwarders {
211.68.71.4;
}
里面写上上级的域名服务器,有多个也可以写多个。

解析自己管辖地域的域名,修改 /etc/named.conf.local , 在里面加入自己解析的区域
zone "your.domain" {
type master;
file "db.yourname";
};
如果你的主机都是 xx.your.domain , 那就把你的域名写在这里。

还可以加域名的反向解析
zone "168.192.in-addr.arpa" {
type master;
file "db.reverse";
};
反向解析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管理的IP网段是 A.B.C.D , 那反向解析的域名就是 D.C.B.A.in-addr.arpa , 这里,区域是后面的部分,也就是网段的部分。

地址数据库的写法:
$TTL 604800
这个是更新时限,然后后面是一些这个域名数据库文件的更新时间的,设置
@ IN SOA localhost. root.localhost. (
1 ; Serial
604800 ; Refresh
86400 ; Retry
2419200 ; Expire
604800 ) ; Negative Cache TTL
再往后就是域名更新会报告给谁
IN NS ns
ns IN A 127.0.0.1
IN是指internet地址,NS 是域名服务器,A 记录是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对于其他主机的解析

your.domain区域数据库里面
www IN A 192.168.10.8
是指 www.your.domain 对应的IP

168.192.in-addr.arpa 区域数据库里面
8.10 IN PTR www.your.domain.
是指 192.168.10.8 对应 www.your.domain

域名的最后有个点表示后面不需要加其他后缀了,否则还要把区域加上,如果要写全名,上面的A记录还可以写成
www.your.domain. IN A 192.168.10.8

MX记录,也就是邮件域名解析,这是邮件传递用的,比如 wangxu@a.b.c 中 a.b.c 对应的邮件传送主机一般和其他服务直接访问的主机不是同一台,而需要特殊的域名解析,比如:
your.domain. MX 10 mail.your.domain.
这里 10 是优先级,数字越小,优先级就越高,后面的 mail.your.domain. 就是邮件传送服务器,这里放的是域名,还要为他准备一个A记录,来找到主机
mail.your.domain. A 192.168.10.2

好了,就这么简单 :)

Sunday, December 17, 2006

为啥要用Linux的一个原因

Linux更健康: 相比于 Windows, Linux 用户用键盘操作更多一些,呵呵,双手均衡操作,对肩关节比较好——当然,不论你用什么,都最好别在计算机前面一坐一整天 :)

Friday, December 15, 2006

good, 一次测试成功!

前面那个 exim4 multiple smarthosts 的,哈哈

测试包括
  • 发送到内部邮件地址 (个人)
  • 发送到外部邮件地址
  • 发送到内部邮件地址 (邮件列表)
  • 同时发送到内部、外部邮件地址
呵呵,全面成功 :)

Thursday, December 14, 2006

尝试将邮件发送到多个smarthost

还没有完全测试,目前的情况来看,还算是成功,明天到实验室试试。

两个smarthost:
  • 实验室内部邮件通过内部的邮件服务器发送
  • 其余非本机邮件通过gmail邮箱发送
嗯,为了这个目的,分析了半天 exim4 的配置文件和手册……邮件服务器没一个简单的……exim 也这么复杂……

简要说一下,其实看明白了配置文件的分块也就差不多知道怎么下手了:配置文件里,一开始是配置、ACL 以及鉴权认证和其他一些设置的内容,至于邮件传送,主要是route和transport两个部分,两者是相对应的。感觉上,route是对进来的邮件进行处理,如果是本地的,就就地分拣、投递,反之,则利用 transport 送到其他主机去,而 smarthost 只是远程发送的一种方式,需要 route 部分看清哪些邮件要送到哪里,然后再在 transport 部分送到相应的主机去,对于 smarthost 这种方式,往往还要对邮件进行发件人的替换。

这个是对 route 部分新添加的(原有的就是 gmail smarthost 的设置),放在 gmail 部分的前面了:


smarthost_cg:
debug_print = "R: smarthost_cg for $local_part@$domain"
driver = manualroute
domains = ! +local_domains : +cg_domains
transport = remote_smtp_smarthost_cg
route_list = * cg.com.cn byname
host_find_failed = defer
same_domain_copy_routing = yes
no_more


关键处被加红了,呵呵。然后在 transport 部分如法炮制

remote_smtp_smarthost_cg:
debug_print = "T: remote_smtp_smarthost_cg for $local_part@$domain"
driver = smtp
hosts_try_auth = ${if exists {CONFDIR/passwd.client}\
{${extract{1}{:}{cg.com.cn}}}\
{}\
}
tls_tempfail_tryclear = false
headers_rewrite = *@+local_domains wangxu@cg.com.cn frs : *@wangxu-doc.cn wangxu@cg.com.cn frs
return_path = ${if match_domain{$sender_address_domain}{+local_domains}{wangxu@cg.com.cn}{${if match_domain{$sender_address_domain}{wangxu-doc.cn}{wangxu@cg.com.cn}fail}}}


headers rewrite 和 return path 部分是根据 /var/lib/exim4/ 中的 exim4 运行时配置文件改写的,呵呵,另外,前面需要定义一个 cg_domains 列表,也就是内部邮件的域名,呵呵。

passwd.client 文件中分别写出两个 smarthost 的用户名和密码,这个就不多说了,提一下,gmail 的应该写 gmail-smtp.l.google.com , 虽然有点跑题,但也算是有点用吧,呵呵。

嗯,上述内容测试还不完整,待完整后补充、发布到主页吧,呵呵,目前发送到 gmail 是正常的,发送到内部邮件系统的会去尝试内部邮件系统,不过,无奈,当前我没有接在局域网上,日志中显示是连接超时,貌似正常,呵呵,待明天一试。

Sunday, December 10, 2006

记一下NV驱动支持beryl的参数设置

对于使用NVidia官方驱动的情况,需要在 xorg.conf 中显卡的 Device Section 使用参数

Option "AddARGBGLXVisuals" "On"

否则,会出现没有标题栏和窗口边框的问题。来源: google+beryl 官方论坛

给个参考链接,来自 beryl 官方 wiki (昨天搞的时候还 Google 不到这个):
http://wiki.beryl-project.org/index.php?title=Troubles/nVidia

Saturday, December 09, 2006

整合显卡和独立显卡3D性能差距好明显阿

Sigh! 低端显卡GeForce4 MX 440跑Beryl的Bench Mark居然超过200,是我的855GM整合显卡的5倍以上……后者比前者要新不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开源驱动和NV的驱动之间的差距。

Thursday, December 07, 2006

专业的……

去校医院验血,顺便求大夫开了个单子验血型,大夫开了两张……后来,收费的mm在一张上盖了章,跟我说,让大夫把血型也加上就行了……

回到大夫那里,大夫把收费mm一顿奚落,说这两个是抽不同的血的

无奈回去找收费mm, 她倒是很nice, 给另一张也盖上了章,说收费已经收过了,不用再交一个费了

然后去抽血,化验的jj只抽了一管血,我问了一下,她说……这个也可以顺便测血型……

怪哉阿,哪个是专业的呢?

Monday, December 04, 2006

感受了一回咱北京的窗口

我是北京的三代移民,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解放前来北京打工并定居的,自己也在北京出生、长大,怕挨骂,不敢说是北京人,可也算是对咱们北京有点感情了吧。总是觉得北京人受到的一些批评有点冤枉,不过,昨天在北京的两大窗口:北京站和北京西站转了一圈儿,觉得,我要是第一次来北京,也得骂骂“北京人”。

先说说我的传统观点:北京和其他城市都差不多,哪没有点菁英,哪没几个Bug阿,是吧。从其他城市来到北京的学生们大多审美标准比较高,毕竟自己已经是“天之骄子”了嘛,看着北京也有不如自己家乡的Bug, 自然气不顺。可是,大多数北京市民还是和诸位的同乡一样的一样的,所以,其实我们没有必要非要理会那一部分自以为是的“北京人”,何况,他们其实可能也就是二代移民,还没我们家来北京时间长呢不是。要我说阿,“北京人”和“外地人”这样的称谓在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一种地域歧视,和“黑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种族歧视一样;而且这个歧视还是相互的,就目前来看,“北京人”也很受歧视,呵呵。唉,何苦呢,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按区域划一条线,说“我们”和“你们”。

不过,昨天,走了一趟北京站-西站,算是领教了“地头蛇”了
  1. 在北京站,一辆出租车在北京站前,问去哪,在得到“西站”的回答后,立刻喊价100,我ft, 要不是赶火车,我非得和他理论一下不可,就算我打一个来回,打表也到不了100吧,简直是开玩笑阿,真是,“外地人,宰你没商量”阿……
  2. 送走了人,我和女朋友先后去了西站边上的建行和邮局,先是建行,服务态度不好,(不过大堂经理服务态度还挺好的),而且,操作十分不规范;然后是邮局,我们存钱,他居然给我们脸色看,只是因为我们把卡和钱放到窗口的凹槽里(标准位置),她坐着有点够不到,我就帮她推了一下,推得有些晚、不太主动而已,完成后,我们送回签字的单子,她又够不到,这次,我和女朋友谁都没有推,而是转身走开……想想我们学校的邮局,即使只是查询余额,她们最后都会非常有礼貌的站起来交还我们的卡,是什么带来了这么大的差距??
  3. 之后,我们准备坐公交车回来,在一辆722门前,问正在聊天的售票员是否到学院路,可能我真的耳背,居然说了三次都没听清她到底说的是“到”还是“没到”,于是,她说“你挺不懂阿?!” 料想吵架我一定不会赢她,偶只好说,“哦,我不坐了!” 然后,转身离去。
女朋友问我,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北京,今天这样,你还会觉得北京人不错么? 北京人真的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如果就经历这么几个人,我会恨透这些人,现在,我觉得网上骂北京人的那些兄弟们真是含蓄,真的已经很留面子了阿……

这就是我们北京的窗口??

Friday, December 01, 2006

又干了一次系统搬家的事

呵呵,这次是为笔记本换硬盘,用了一个USB硬盘盒辅助,使用 tar 和管道,把硬盘数据做了一次搬家,挪到了新硬盘上,然后用新硬盘工作,当然,还安装了一次 grub, 已经另文描述了,呵呵。

感觉:
  1. /usr/share/doc下的东东真多......
  2. beagle真浪费硬盘,实际用途有限,以后不用了......
  3. prolific pl2506芯片的硬盘盒不错,兼容性和稳定性很好

关于用 Live CD 安装 grub 的一点心得

今天换装新硬盘的时候,因为新硬盘没有 grub, 只好动用带有 damn small linux 的U盘来启动系统。不过,即使从U盘系统 chroot 到硬盘系统里,也很难运行 grub/grub-install来给硬盘安装 grub,找不到 /dev下面的很多东东。

所以,我尝试使用 mount -o bind 把 Live CD 系统里的 /dev, /proc 挂到硬盘系统的相应位置,然后再 chroot 来安装 grub, 经尝试是成功的。 :)

Wednesday, November 29, 2006

回到正常状态

呵呵,公司们又都没有消息了,今天终于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不管那些公司了,沉住气慢慢找。

今天做了一些正经事,呵呵,很久没有正经干活了,回来的感觉真好。

Monday, November 27, 2006

有没有这么一个软件

呵呵,好几次一换nick就被好友发现了 :)

都觉得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工具,捕捉好友的nick/状态变更的事件,想必不是很难。不过,会不会很烦阿……好友上线通知都已经很烦了……

Saturday, November 25, 2006

生活的乐趣就在于不确定

我们总是试图预测未来、权衡利弊,希望能够趋利避害,不过,生活却总是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情况。

当我等待CRL的消息的时候,却收到了MSRA的电面,机会还是仅仅只是诱惑?我不知道,只能尽力去应对,尽力去争取,按照我的节奏来应对未来。

或许,生活的意义之一就是不确定性,就像是信息量由不确定性决定一样。上帝不掷骰子? 那我们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么?

享受这生活的不确定性吧。

Friday, November 24, 2006

必须学会管理时间

这算是我的老毛病了,心里有事的时候就做不下去手头的工作,我必须学会去管理时间,去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 ,我相信我可以,这应该是我送给自己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Thursday, November 23, 2006

Enabling Mail-to-blogger

打开了 blogger 的邮件发布功能,呵呵,真是个不错的功能。

回来了

忽然发现又可以访问了 ,先留个小脚印 :)

Saturday, October 28, 2006

偶的处女霸王笔

送给IBM CRL了,争取了半天,没得到笔试邀请,不过我也不想轻易放弃,毕竟是一次机会。于是今天自己去了。过程和波折不说了,主考其实还是很nice的,没有为难我什么。

考得一般,呵呵,不过,今天对我的意义远不止一个IBM,而是一种不放弃的精神,一种个人品质的提升,呵呵,坚持、不放弃希望、永远尽自己的努力。

谁知道等着我的是什么呢,呵呵,这就是生活。

Friday, October 27, 2006

不放弃

我的一贯作风都是不轻易放弃。放弃追求的那一刻 ,也就是沉沦的一刻……我,绝不放弃。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昨天听陈怀临讲座

很有感触的一句话是引用人月神话的“在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的时候再补充资源只会进一步增加delay”,呵呵,没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是不会有这个感触的。

其他内容也很不错,但这句话让我印象最深。

Tuesday, October 24, 2006

升级了我的Firefox扩展

刚刚升级了我的Firefox扩展 --- Wanfang URL ReWriter,让它支持的Firefox版本达到当前开发中的最新的3.0a1,当然,我是测试过的 :)

呵呵,有兴趣去我的主页上看看吧:
http://gnawux.googlepages.com/wanfang

或者去它的Firefox官方扩展页面:
https://addons.mozilla.org/firefox/3413

扩展的用途是把Google Scholar搜索到的万方数据库或scholar.ilib.cn的url跳转到教育网能直接访问的URL。

Sunday, October 22, 2006

辩论的技巧

吵架是不对的,不过,辩论倒是不可避免的,在不可避免地进入争辩之后,我觉得应该注意几个技巧:
  1. 只有确信如果争辩胜利会带来好处才开始辩论。
  2. 只有确信自己是有道理的才开始辩论。
  3. 如果自己是有道理的,第一位要做的就是避免对手转移话题,不论转移到的话题多么尖锐、多么有意思,但辩论的重点的移动是失败的开始。
  4. 仅仅尝试在自己开始辩论的地方取得成功,更多问题的引入会分散注意力。
  5. 保持平和的心态,辩论的对手只是在和你争论一个真理,他(她)不是你的敌人。
  6. 不要过分压制对手,有节制的胜利是经济的而务实的胜利。
以上为个人吵架心得。

Friday, October 20, 2006

重新归于平静

与其坐而焦虑,不如准备战斗。

我放弃焦虑,转而开始做一些面试准备工作,更主动地等待一些随时可能降临,又不可预期的机会。

心情从平静回到平静,但我已经经历过一次考验,企望着这个难得的平静将带给我一份不期而遇的幸运。

Thursday, October 19, 2006

微软mini-test的成绩终于出来了

心中十分忐忑不安阿……第一次体会到了找工作的心情起伏。

这辈子从来就没考过这么低的分数---正如水木版上某个站友说的。

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

今天我个人的一些感想和言论:
  1. 可执行是很关键的,有煽动性的人具有很好的领导潜质,但如果做的决定总是没有可执行性、换句话说,不具备执行力,将会对领导能力乘上一个负的系数。
  2. 成本是一定要付出的,比需要清楚,要达到最好的局面应该在能承受的成本下付出多少,如果不肯付出成本,一定不会有最佳效益。
  3. 实验室对新同学的培训是重要的,极少有人一加入就完全适应环境,培训是值得付出的成本,双方都能得到有益的回报。
  4. 做一个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足够的责任感,就可以为责任去改变自己:懦弱可以变得勇敢,混乱可以变得有序……责任可以产生与兴趣,产生于先天培养,但责任本身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有责任感。
不一定都对,不一定恰当,留下吧,呵呵。

Wednesday, October 18, 2006

Linux下利用蓝芽通过手机上网

呵呵,我的主页的有关蓝芽和Linux的页面已经建立很久了,唯独缺少利用手机GPRS上网这块内容,只是因为我的手机是神州行的,呵呵。

10月份,终于申请了一个手机上网业务,于是,也就顺理成章地可以测试蓝芽GPRS上网了,实际上并不是很难,利用pppd,实际只要几条AT Command就可以完成了。更详细的内容到我的主页上看吧 :)

http://gnawux.googlepages.com/bluetooth

在最后边的那个部分就是关于手机拨号的。

昨天参加了Google的笔试

呵呵,答得不好,以下内容未免有酸葡萄的调调,请酌情参考。

首先是题目,具体题目就不透露了,和微软的 mini-test 相比,更加CS一点,应该比较对学CS的同学的胃口,对我这样的EE背景浓厚的同学就不那么舒服了,题目比较规范,据某位有些CS背景的同学说,如果是复习考研的时候,应该能考得不错。不过我等水平不足,可能没有做出题目里面的深意来。

再说组织,作为北邮学生,我在北航参加笔试,感觉组织的实际上是没有什么章法的,比较混乱,从考场安排、考试时间到座位情况等,一律是不充分的,和9月底参加的微软笔试相比差距不小。

最后是阅卷,速度相当惊人,不到15个小时,已经在发面试通知了……这个速度很吓人,如果考虑运送考卷、睡觉的话,阅卷时间也就是半天,而考试的总人数据我估计应该有2000人了,效率是相当的高啊,希望阅卷质量同样的高。

当然了,我应该是没有机会参加面试了,呵呵。

10月16日友谊宾馆微软宣讲会实录

在开始之前,反复放宣传片,制作得很下功夫,尤其是 ATC 有一点轻松/搞笑的感觉,那帮哥们一起唱唱跳跳的很……呵呵,看完之后我都想问,MSRA 是不是也可以穿拖鞋上班呢

主持的 hrmm 很大方,也很敢说,一上来莘莘学子就念的辛辛学子,后来还把工大的英文校名当成了北京科技大学,估计她也斗争了半天是不是北理工,呵呵,不过暇不掩瑜,还算不错

张亚勤介绍了很久微软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还有一些管理方面的东西,对求职来说,比较重要的信息是,微软中国的研发部门3-5年内要从1200人扩大到3000人,今年一共要招 500 人,其中一半来自应届生。

后来才知道,亚勤前几年是主管微软移动设备产品的,比如 win mobile 5.0 啥的,难怪他也在说应该快发 3G 拍照呢。后来他在讲到作人/管理上的时候还把卡莉贬了一下,呵呵。

之后平淡无奇,虽然介绍亚勤的生平还是很震撼的吧,这兄弟12岁上的中科大,又是 IEEE 史上最年轻的 Fellow...不过,大家还是很关心最后的问答,我没有笔录,这里就凭记忆说几个。

第一个问题挺不错,就是,问各位高管,如何能在30分钟内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微软的职位,几位高管的主要回答是
  1. 3点: 态度好,聪明,努力
  2. 人品好,聪明 (似乎是,记不请了)
  3. 有热情,聪明
MSRA 要三好同学:人品好、编程好、数学好 (汗……且不说第一点,就第三点我就没戏了……)

后面一位同学问了 consult 的职位,得到的回答应该比较让他失望:应届生很难做好这个职位,虽然不是不可能,这个职位要求很高

有一个mm问 PM,说是不是干几年“人都得罪光了,技术都丢光了”,不过的到的答案几乎是一定的:这个职位对交流和技术要求都很高,好的PM人缘都很好

有一个兄弟十分愤怒且表达不流畅地痛斥编程考试是不公平的,不会编程也可以胜任很多工作。答复还算精彩,提要一下:
  1. 微软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很好的技术基础,有很好的技术基础更容易胜任
  2. 尽管考试会漏过一些人才,但确实是一个可执行的手段
  3. 你可以通过招聘之外的手段,在毕业之前就脱颖而出,比如参加微软实习或是微软 imagine cup 等
  4. 所有考试都是考的最基础的内容,如果你不会,不是说明你没复习,而是当时就没学会 (这个很大意义上我是赞同的,做 mini-test 的时候我已经很多年不怎么编程了,不过确实,不会的东西不是没复习,而是压根就没用过的东西)
主要就这些吧。

这里的主题

这里不是我的第一个或唯一的blog,不过,目前同时维护的主要是 googlepages 主页和在线相册。这里的主要用途是:
  • 新闻记录,关于我个人的
  • 新近成果,关于我个人的
老的内容就不往过转了,留在原来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