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我的传统观点:北京和其他城市都差不多,哪没有点菁英,哪没几个Bug阿,是吧。从其他城市来到北京的学生们大多审美标准比较高,毕竟自己已经是“天之骄子”了嘛,看着北京也有不如自己家乡的Bug, 自然气不顺。可是,大多数北京市民还是和诸位的同乡一样的一样的,所以,其实我们没有必要非要理会那一部分自以为是的“北京人”,何况,他们其实可能也就是二代移民,还没我们家来北京时间长呢不是。要我说阿,“北京人”和“外地人”这样的称谓在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一种地域歧视,和“黑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种族歧视一样;而且这个歧视还是相互的,就目前来看,“北京人”也很受歧视,呵呵。唉,何苦呢,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按区域划一条线,说“我们”和“你们”。
不过,昨天,走了一趟北京站-西站,算是领教了“地头蛇”了
- 在北京站,一辆出租车在北京站前,问去哪,在得到“西站”的回答后,立刻喊价100,我ft, 要不是赶火车,我非得和他理论一下不可,就算我打一个来回,打表也到不了100吧,简直是开玩笑阿,真是,“外地人,宰你没商量”阿……
- 送走了人,我和女朋友先后去了西站边上的建行和邮局,先是建行,服务态度不好,(不过大堂经理服务态度还挺好的),而且,操作十分不规范;然后是邮局,我们存钱,他居然给我们脸色看,只是因为我们把卡和钱放到窗口的凹槽里(标准位置),她坐着有点够不到,我就帮她推了一下,推得有些晚、不太主动而已,完成后,我们送回签字的单子,她又够不到,这次,我和女朋友谁都没有推,而是转身走开……想想我们学校的邮局,即使只是查询余额,她们最后都会非常有礼貌的站起来交还我们的卡,是什么带来了这么大的差距??
- 之后,我们准备坐公交车回来,在一辆722门前,问正在聊天的售票员是否到学院路,可能我真的耳背,居然说了三次都没听清她到底说的是“到”还是“没到”,于是,她说“你挺不懂阿?!” 料想吵架我一定不会赢她,偶只好说,“哦,我不坐了!” 然后,转身离去。
这就是我们北京的窗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